專營大益、下關普洱茶收藏與交易

漫談普洱茶飲用的安全性

——- 本篇文章內容深入,有興趣者請閱讀全文,只想知道答案者請看結論即可 ——-

——- 本文結論可自由轉載,但請注明出處。全文轉載需經同意,否則視為侵權 ——-

 

普洱茶由茶菁採收到曬青毛茶製作完成這個階段,相較於其它茶品的製作工藝來的簡單,加上雲南大葉種茶菁本身內含物質較為豐富,若沒透過後發酵這樣的程序讓茶醇化,多數新茶的苦澀度會偏高,然而何謂後發酵? 普洱茶的後發酵是來自於酶促氧化、非酶促氧化作用與微生物作用等三種,其中微生物作用指的是 …由於毛茶製程低溫,茶葉表面殘留的微生物種群,加上陳放時所新生的微生物,能促使茶多酚的氧化、縮合,氨基酸的分解、降解,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各種產物之間的聚合、縮合等一系列生化反應。

 

由於微生物作用自始至終對普洱茶品質的形成發揮著積極的作用,自然普洱茶本身含有微生物並不奇怪,然而大家關心的是…會不會將微生物中的細菌、黴菌或其他害菌喝下肚呢? 科學研究有助於我們釐清真相,我找了一系列的相關學術文獻,彙整如下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
 

1.哪些微生物會存在於普洱茶(乾茶)中?

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類群分析』這篇文獻指出,細菌、黴菌、酵母菌與放線菌分別存在普洱茶製作過程中的各階段,如下圖 :


普洱茶微生物分析表

普洱茶後發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黴菌與酵母菌,細菌數量不多,而且多為乳酸菌(細菌中的益菌)。黴菌產生了大量的多醣和單醣,為酵母提供足夠的營養使其迅速繁殖,促使茶葉轉化出香甜、醇滑的特點。此外,黴菌主要是曲霉類(亦寫做麴黴)的真菌,如黑曲霉、棒曲霉、米曲霉、灰綠曲霉、土曲霉…等,其中黑曲霉(1)(食品工業上用來生產檸檬酸與酵素)數量居優勢。

 

至於有沒有致病的霉菌毒素產生? 台大陳秋娥的『普洱茶中黴菌毒素之研究』中指出,從市售44種普洱茶樣本的檢驗結果顯示,普洱茶中可能存在的四種黴菌毒素-黃麴毒素(aflatoxins)、黃黴毒素(sterigmatocystin)、赭麴毒素(ochratoxin A)和橘毒素(citrinin)均未發現

 

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』這篇文獻指出,實驗中的三款樣本茶均未檢驗出大腸菌群等腸道致病菌

 

在『陳香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與分析』這篇研究中指出,11款樣本中有一款(熟茶)檢驗出致病的沙門氏菌(沙門氏桿菌不耐熱,80度C以上熱水就淋死它了),其餘的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黃曲霉毒素等均未檢出。

 

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

既然普洱茶乾中含有大量的細菌、霉菌、酵母菌等,經過沖泡後的茶湯呢? 飲用的安全性呢?

2.普洱茶湯的微生物檢驗

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』這篇文獻指出,普洱茶湯經過培養後,沒有發現霉菌菌落生長,僅有細菌與酵母菌落(這一點與前中興大學區少梅教授於2001年的實驗研究顯示相同),而經過沖泡的茶湯,其菌落數相較於茶乾,大幅減少了88.2%~97.5%,不過茶湯中菌落總數仍高於茶飲料微生物指標限量(台灣200 cfu/g,大陸100 cfu/g)。既然菌落總數高於政府食品衛生單位的標準,普洱茶還能喝嗎?

 

普洱茶沖泡過程中細菌的安全性分析』這篇文獻指出,普洱熟茶細菌菌落數高於普洱生茶,而散茶又高於緊壓茶;普洱茶第一沖茶湯中細菌菌落數超過規範( GB/T 19296-2003 明定茶飲料菌落數不高於 100 cfu/g ),且從第一沖茶湯中能檢驗出致病菌,而其他沖泡批次茶湯中的菌落總數與菌種,都符合安全標準,適合飲用。(詳如下圖與下表)

普洱茶飲用安全性-菌落數

普洱茶沖泡次數與菌落數圖

 

這篇研究告訴我們普洱茶在沖泡時,第一沖沸水洗茶10秒是必要的動作,它能殺死霉菌外,並將殺不死的菌自茶乾中沖出,因為第二沖茶湯的菌落數大幅減少了69%。此外,該研究經過生化鑒定茶湯中的菌種,確定某樣本第一沖茶湯中有大腸桿菌,另一種菌研判是致病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第二沖以後的茶湯就沒檢驗出致病菌了。

 

3.重金屬與農藥殘留的問題

要了解這個問題前,建議參考這篇文 – 漫談農藥殘留

在『陳香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與分析』這篇研究中指出,11款樣本的農殘檢出值為零,重金屬鉛的含量,只有一個樣本(1960年民族團結康磚茶)不合格,其餘都符合茶葉衛生標準與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要求。

普洱茶衛生與安全控制及相關研究現狀』這篇文獻指出,茶葉原料中,茶多酚和咖啡鹼是最重要的保健功能成分,在正常飲用條件下,具有多種保健功能,但是超大劑量茶多酚和咖啡鹼的攝入,會引起毒副作用反映。該研究將普洱茶樣本分為三大類-濕熱作用陳化型普洱茶(純乾倉或自然乾倉)、渥堆微生物發酵型普洱茶(渥堆熟茶)、倉儲微生物發酵型普洱茶(港倉或人工濕倉),進行了小白鼠急性毒性研究與遺傳性評價經典方法,試驗結果表明茶樣的急性毒性都比烘青綠茶小,且從毒理學的標準(WHO 1977)來看,六個茶樣都屬於實際無毒的範圍

 

普洱茶毒性試驗

該文獻指出,雲南茶區的茶園大都分布在山區,其生態環境較好,茶園分散於山林中,自然生態平衡能力強,海拔高氣溫低,病蟲害較少,雲南的農業生產水平較低,經濟較為落後,茶農收入少,用藥少,很多地方一直保持著不施化肥與農藥的習慣,再者,雲南的山高坡陡,偶有用藥也容易被雨水帶走,不易在土壤中殘留,因此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較少存在。

 

最後,在此補充一個常識,茶葉有農藥殘留不用驚恐,就像茶葉有重金屬也很正常,只要農殘與重金屬不超標即可,以重金屬為例,它普遍存在於空氣、水與土壤中,茶樹生長時自然會吸收,只要土地(或生產時)沒被汙染,茶葉中極微量的重金屬會透過身體的自然代謝來排除的。至於農藥殘留的問題,台大農藝系陳右人教授指出,茶葉的農藥幾乎都是脂溶性農藥,極少數(低度開發國家為主)才會使用水溶性農藥,而脂溶性農藥在水裏無法融出,反而吃蔬果(或抹茶)需要特別留意農殘問題。因此茶葉檢驗有農殘不用驚恐,重點是殘留量與種類是否符合食品標準規範,符合規範的農殘多數不會融出在茶湯中,少數融出的也因為劑量極低,對身體沒有影響。當然,堅持日常飲食都要有機無毒的朋友們,可以選擇生態茶,只是它們價格多數較為貴些罷了。

 

結論:

1.後發酵中的微生物作用對於普洱茶品質的形成起了關鍵性的影響,其中細菌、霉菌與酵母菌普遍存在於乾茶中,霉菌毒素則未檢出(例如黃麴毒素);此外,有極少數的樣本會有重金屬殘留超標與致病性菌種存在的現象。(因此普洱茶別冷泡)

 

2.普洱茶第一沖茶湯易有菌落數超標的問題,極少數樣本亦有致病性菌種存在,但第一沖茶湯若作為洗茶而倒掉,第二沖以後茶湯的菌落數將符合食品安全規範,而且無致病性菌種存在。當然,較長時間的煮茶法也是殺菌方式之一,但並非絕對必要。(此結論適用於符合標準生產規範的茶廠,包含早期的國營茶廠,至於仿茶或做舊的假老茶不在此列)

 

3.雖然普洱茶因為雲南產區的生態特性,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殘留超標的情況較少出現,但消費者對於普洱茶的農藥殘留、重金屬殘留、菌落數等項目,應留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範所要求的標準量與種類,而非要求零檢出。

 

註1 : 有研究指出,黑麴霉(曲黴)是普洱茶中數量最多的微生物,約佔微生物總量的80%,它能產生葡萄糖澱粉酶(酵素)、果膠酶、纖維素酶等二十種水解酶,食品工業中普遍用來生產有機檸檬酸與酵素

 

參考文獻表列如下:

區少梅,普洱茶衛生安全品質與儲藏年分相關性之探討,第二屆海峽二岸茶葉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P71~77,2001年

陳秋娥,普洱茶中黴菌毒素之研究,台大碩士論文,2003年

董坤、熊辛宇、藍增全,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類群分析,現代農業科技,第1期,2009年

安瑜、李煒、侯彩雲,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,食品科技,第34卷第4期,2009年

王秋霜、陳棟、卓敏,陳香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與分析,食品研究與開發,第32卷第11期,2011年

王秋霜、陳棟、卓敏,普洱茶安全性評價研究進展,浙江農業科學,第1期,2011年

陳文品、許玫,普洱茶衛生與安全控制及相關研究現狀,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,第4卷第5期,2013年

趙振軍、高靜、鄒萬志、黎星輝,普洱茶茶湯存放過程中主要成分變化及飲用安全性分析,河南農業科學,P144~148,2014年

趙振軍、劉勤晉,普洱茶沖泡過程中細菌的安全性分析,湖北農業科學,第53卷第5期,2014年

分享至 . . .